《綠綠的草原》帶來西藏之風 《綠綠的草原》描繪了三個藏族青年置身于夕陽籠罩背景下的大草原中的情景,寧靜而悠遠、寂寥而美好。受益于年輕時代蘇聯(lián)教學體系的訓練,陳逸飛在用色以及筆觸上的把握一向嚴謹而準確。同時,得益于其 “大美術”的概念及理念,他在西藏系列作品上大膽采用了鏡頭感十足的構圖實踐。 《綠綠的草原》畫面中三個藏族青年以穩(wěn)定的倒三角形構圖入畫,撐開畫面結構。位于倒三角形頂端位置的藏族小伙以近景逼現(xiàn)在觀眾眼前,他青春洋溢,無邪的微笑著,高原人民特有的純樸中帶著醉人的羞澀,給人以極大的視覺沖擊力;小伙身后的兩位藏民以中景出現(xiàn),一位正視前方,一位回望著身后茫茫的暗綠色草原;草天相接的壯美景象以及燃燒著的無際夕陽延續(xù)成畫面的遠景。 作品筆觸圓融雄健而具動感,結實又瀟灑;積色厚重,畫面穩(wěn)重;意境深遠,氣魄渾厚而充滿力量。三位主人翁“頂天立地”,長袖、寬腰、大襟的寬大藏服,端莊且恬靜,流露出強烈的異域風情;柔和的線條、低沉的色調,烘托出靜謐安祥的氛圍;即將迎來黑夜的草原籠罩在濃濃的夕陽之下,顯得更加深沉博大;暗紅色的夕照灑在他們的棱角分明的臉上、身上,賦予了人體以靜穆和崇高之感,也折射出一種沉郁的悲憫情懷。在這種人與草原的和諧景象之中,隱含著對人性中淳樸之美最真誠的謳歌與禮贊,也隱含著對高原土地的神圣且向往的情愫感知。
《綠綠的草原》可謂陳逸飛西藏題材作品中的集大成者。用縱橫捭闔的豪放筆法將主人翁潛在的內心情感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兼及陳氏作品特有唯美情調,卻又不失粗獷豪邁、渾厚壯美之感。閃灼其間的人文關懷和人性之美,使得這件作品的思想的深度與容量達到了新的水平,也體現(xiàn)了作者從藝術家走向大師的過渡與飛躍。
《綠綠的草原》名為草原,實為人物。然而畫面人物的自然和清朗表現(xiàn)的不僅僅是藏民的形象和情態(tài),也是生之養(yǎng)之的草原所獨有的氣質與意象。畫面上一望無際的綠色草原延伸了畫面人物那無限的生機與無可抑制的生命力,也影射了在這種集體性格之下的民族特性及民族未來。從這個角度而言,究竟是人立于自然之中還是自然包裹著人物已經(jīng)不是那么重要,人與自然的高度統(tǒng)一生于作者的筆頭,而又化入觀者的心間。 余秋雨先生的一句話來評論陳逸飛的西藏題材尤為恰當:“他聽懂了歷史傳來的依稀信號,及時地在每一步中吸取了正面的營養(yǎng),并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既有寫實功力,又有浪漫情調,既有精神追求,又有國際眼光”。豪邁情懷與細膩筆觸完美結合的西藏題材足以代表陳逸飛的巔峰時代。 |